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东方今报广告部

东方今报广告部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东方今报 > 东方今报电话 > 正文

重渡沟旅游开发的开创者马海明

浏览 0次 发布时间 2015/06/29
村里一棵约1400年的菩提树,它见证了马海明开发旅游的不平凡之路。    核心提示:    有的人在位时,有利群众的事儿干不了几件,天天想着修书题字,以便去位后能让人记住。殊不知,越是这样,群众越反感,所以出现了有人退休了就没人理睬,有人倒台后群众放鞭炮、砸石碑的事儿。    但在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有个人已经不在当地工作10几年了,群众听说他去世了,自发为他修了陵园。    这个人是马海明,2011年遇车祸去世时58岁。马海明一辈子官儿当得不大,事儿却谋得很实。他带着群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百姓鼓了腰包,好了生活。自然被记住了他。    记者 尚国傲 实习生 贡钰莹    当个“四无经理”    马海明1976年参加工作,1995年6月当上了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    1996年4月,他在外出考察学习时,被人家如火如荼的旅游业吸引。    考察回来后,他向乡党委汇报得到了批准,并被派往重渡沟兼任潭头镇旅游资源开发公司的经理。有个经理头衔,却是一个没下手、没公章、没办公室、也没经费“四无经理”。    菩提树下他和村民争得面红耳赤    重渡沟地处熊耳山余脉,分西、南两道沟,面积30余平方公里,因尚未开发,没有游客往那里去。摆在马海明面前的,除了景点线路设计、资金筹措和宣传营销的常规难题,还有做群众思想工作的难题。因为在村民心里,根本不懂啥叫“旅游”。    重渡沟村有一棵老菩提树,距今约1400年,枝干茂密,村民经常在树下吃饭、纳凉,第一次群众动员大会就是在这个老菩提树下召开的。“咱们重渡沟这水、这竹子在咱洛河可是独一份,要是把咱这儿开发成景区,将来你们家家户户住楼房,开宾馆,人人都能当老板,过几年你们家家都能开上小车……”当年马海明在菩提树下唾沫横飞,和村民争得面红耳赤脖子青筋蹦多高地给大家描述重渡沟发展蓝图的情景,至今还常被重渡沟的村民提起。    抵押自己房子贷款给景区修路    1998年4月,重渡沟公路建设开工。最初拨下的3.5万元要修建3.8公里的路,实在是不够用,为了省钱,马海明组织村民出义工,和大家一起自己动手修建景区步道、栈道。回到家中,马海明告诉妻子工地缺钱,自己是干部,是党员,凡事都要带好头,于是妻子拿出家中几千元的积蓄递到了马海明手中,其中还包括女儿的压岁钱。    为了早日开工早日建成,马海明想方设法筹措资金,钱断了,但是工程不能停,马海明就将自己家的房子抵押出去贷了8万元用于景区建设。“那时候不少村民都说海明光会说大话,可别人不知道,为了把山区变成景区,他把他自己家都掏空了。”和马海明一起开发重渡沟景区的任献国说。    “化成灰,我也要壮一棵重渡村的竹子”    为了把重渡沟的美告诉人们,马海明总是带着相机,没事儿就在重渡沟里这儿拍拍,那儿照照。“山青了,他来了;麦黄了,他来了;秋天有果儿,他来了;冬天下雪,他又来了。”村支部书记贾文献说,为了宣传景区,他好几次因为山险路滑,差点儿送命。    1999年7月10日,重渡村风景区正式营业。开业第一年,获益38000元,这并不是十分丰厚的获利却让村民们摘掉了“穷帽子”,也都心甘情愿的跟着马海明继续干。目前,重渡沟每年到访游客超过70万人次,95%的家庭开设了家庭宾馆,年收入高达40万元,重渡沟1400多村民,不但没有人外出打工,还吸引了1000多外地人在此就业。村民贺金涛说:“假如马海明还活着,会有更多的人跟着他由穷变富。”    记得那是2000年8月18日,马海明接到县里通知,要将他调往县城,担任新成立的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村民纷纷前往老菩提树下,说是欢送马镇长,事实上,他们哪一个心里都不是滋味儿。马海明看见大家伙儿都来送他,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了一遍重渡沟的每个角落,抹了把眼泪说:“我就是咱重渡村的儿子,即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化成灰,我也要壮一棵重渡村的竹子!”    他去世,村民为他修了陵园    提起马海明的不幸去世,重渡沟的村民们至今心里觉得都不是味儿。“俺重渡沟这一草一木、一竹一水、一山一石都凝聚着俺海明哥的心血和汗水。”贾文献说,“没有海明哥,就没有重渡沟的今天!”    2011年去世后3个月,当地群众为纪念马海明,自发捐款修建了一座陵园,并树起了他的铜像,每年清明节,村民们都会来看一看这位“泥腿子官儿”,看一看他们的“老马”、“海明哥”、“海明叔”。